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

關於心理時鐘 流速體感

每個人的一天有24小時,昨天的事情,卻感覺過了亙久般的時空,恍若隔世。異想天開地想著,把一天變為三天,是否會比較有規劃、且符合我的心理時鐘?

(那年初遇,每次相見的時光如同永恆,而分離的時光也一日如一月,分不清什麼是短暫什麼又是永恆?體會著時間的奧妙)

.

就像小說裡的每個世界時間流速都不同,有些以三輪月紀,有些以紫星玄鉤的運行軌跡為紀(大多為視天空有哪些天體運行、是否有光暗變化),就連地球上的每紀文明,時光流速亦有差異。


把一天劃分為三灼天(這單位聽起來有些中二哈哈),每灼天6小時,基本等於上午(6~12)、下午(12~18)、晚上(18~24)的劃分。

而你說剩下的小時(0~6)呢?我會說那是沉眠之日,不在灼天的範疇,而三灼天一沉眠之日/窀穸是為一輪日。

.

名詞釋義:

「灼天」,期許在每一灼天裡能綻放生命光彩,如火般灼灼,又如燭火般短暫,須好好把握。

「沉眠之日」,有死亡與復生之意,也是一種代謝與成長。

「窀穸」(ㄓㄨㄣㄒㄧˋ),義墓穴、埋葬。遠流辭典:「長埋為窀,長夜為穸,乃指建於家鄉永不遷徙的墓穴。」高中時在考卷裡看到這詞覺得很新鮮生僻、筆畫少、字型特別、涵義又蠻喜歡的,就努力記下了哈XD

.

.

.

p.s.基本上本篇文章只有"窀穸"和"灼天"在古代典籍有使用紀錄,其他三輪月紀、紫星玄鉤什麼的是小說或我大腦裡的產物XDD

再p.s.原本灼天是突然冒出來的詞,查詢後發現有出現在《抱樸子》裡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