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

轉換對財富的定義

六月初看到張修修分享Naval Ravikant說的《納瓦爾寶典》,獲益良多。

以前看過下集,這次將上下集重新看,超級精彩!


「賺錢不是你做的一件事,而是你學會的一種技能。」矽谷傳奇創投家暨連續創業家納瓦爾.拉維肯(Naval Ravikant)過去分享的一集長達3小時35分鐘的 podcast,張修修將重點全部摘錄出來,脈絡清楚。



最讓我驚嘆的是,雖然重點放在「如何獲取財富」,跟「身心靈療癒」好似八竿子打不著,但是納瓦爾獨特的觀念將「金錢焦慮」做了一個轉換。

我察覺到無論何種領域,最頂尖的書籍/知識,都是在教「轉換信念」。重新定義對「財富」的認知,轉換人們的價值觀,就是一種廣義的「身心轉化」過程。



How to get rich (without getting lucky)三大重點

一、財富就是「自由」:金錢如果可以幫你換到自由,那就是財富;如果反而讓你不自由,那就不是財富。

二、人生有兩種遊戲:要有意識地察覺自己和身邊的人是在玩什麼遊戲,盡量遠離零和遊戲,擁抱正和遊戲。

三、世上有四種運氣/機會:盲目blind luck(隨機、意外)、拼命hustle luck、準備luck from preparation、獨特luck from your unique character帶來的運氣。

相關影片和文章放在留言。


***


我忍不住做了滿滿的筆記,跟著步驟一起思考,我有哪些「獨特性」可以「將自己產品化」(Productize Yourself)?

「與其在某個領域達到世界頂尖,不如在三個領域達到前25%的水準。這樣你可能是這世上唯一的一個,就能以此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事業。」

列出可能進到前25%的領域:寫作能力、洞察能力、邏輯推導能力、摘要能力、美感/鑑賞能力、靈性知識。

所以寫文章是適合我建立個人品牌的方式,有餘力的話還能嘗試不同形式的媒材(說話、影像),但要耗費比較多精力剪輯。


而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需要持續長時間的累積,「唯有對某件事癡迷,才會不管賺不賺得到錢,都能持續做下去,才有機會成為該領域的頂尖。」小湛寫了文章十幾年,才開始大鳴大放,這種累積要以「年」為單位。

就算做影片,也要1~2年的累積期,像張修修的影片頻道。

我現在也找到了,就算沒賺錢也想做下去的事情,想起「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」這本書,每個人想當傻瓜的事情都不同啊。


相關文章

【把你做的事做到出類拔萃,成為獨特領域的專家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