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

愛爾蘭聖誕節習俗體驗

台灣朋友的朋友知道我們沒有體驗過傳統的聖誕節大餐,好心帶我們體驗了一把,由他的愛爾蘭老公掌廚。

傳統流程:平安夜家人們好好聚一聚、休息,聖誕節當天起床後到聖誕樹下拆禮物,每個家庭的聖誕節大餐時間不同,有的家庭小孩比較多的話下午三點就開始吃了。有些菜餚前一天就開始準備,可能是有些餐點烤製時間較久,是邊煮邊上菜邊吃,有菜就吃,跟台灣的大家到齊後一起開吃不同。

前菜是由浸過某種液體的麵包片拿去烤,搭配某種煎乳酪(長的像豆腐的一種乳酪),撒上番石柳果實和杏仁片。

因為不知道有多傳統,我還問了血紅的番石柳果實是不是代表耶穌的血(可能在教會旁觀過聖餐儀式所影響)?麵包片代表最後的晚餐之類的,經台灣朋友翻譯後隔壁的西班牙朋友華麗的翻了一個白眼哈哈(都什麼年代了XD


烤火雞淋了好多次的柑橘醬,讓雞肉口感保持不柴,搭配的醬汁是由雞汁混和某種柑橘類的醬做成的,但不像客家傳統桔醬帶有酸味,整體味道就像肉汁醬。


外國人可能用餐刀從小切到大,很會切肉,用長長的刀子把火雞肉割下一片片的平整肉片。跟台灣的手扒雞吃法不同。

綠色豆泥醬,吃起來沒什麼味道,但帶有淡淡的奶味。

烤馬鈴薯塊、一大鍋馬鈴薯泥,胡蘿蔔+歐防風(長的像白色胡蘿蔔)的泥,還有一碗很像用堅果碎片、穀類(小米?)做成的黑黑泥,嘗起來味道有點像黑糯米飯。

抱子甘藍切半後加入蒜、調味料料理,最後撒上杏仁片。之前室友直接烤,苦澀味超重!聽說料理前要先泡冷水一段時間去除澀味。還有看起來像洛神花的蔓越莓蜜餞,新鮮的蔓越莓(雞肉旁邊有裝飾)嘗起來很酸,大概跟直接嘗洛神花一樣的酸爽口感,如果在超市看到可以不用浪費錢(吃了會後悔,難怪看到的都是蔓越莓乾哈哈)。

最後是主廚特製的素食版聖誕蛋糕(內餡微辣),切開來裡面料滿滿,用來代替火雞大餐。所有菜上齊,吃素的主廚終於跟我們一起在桌上享用美味啦!(如果是一般傳統家庭的話可能就是媽媽一直在廚房烹飪,好辛苦!)

其實因為含有很多澱粉(馬鈴薯),吃不到兩大盤就飽了(第一盤前菜有吃光光),聖誕節大餐跟除夕飯一樣,可以吃三天的,估計也是為了讓煮婦在聖誕假期好好休息(國外夠冷還不用冰、不用加熱,餓了直接裝一盤來吃)。

吃完飯玩拉紙筒的小遊戲,兩個人拉一個像紙糖果的東西,
一邊是空的一邊有小玩意兒,例如上圖的超級冷笑話XD

品嘗了賣相一百分的素食無奶蛋糕,最後愛爾蘭煮夫拿出了媽媽製作的愛爾蘭聖誕節麵包Porter(義大利有類似的叫做Panettone,高度比較高),是用浸過酒類的各式果乾製成的傳統節日麵包,切塊分給我們帶回去,要吃時烤一下、抹點奶油就會很好吃。有種在台灣過年時切大年糕來分的既視感。

關於聖誕節禮物,現代習俗大多是互相送禮(聖誕節前交換,才能放在聖誕樹下),有點類似東方的壓歲錢習俗(我包給你家孩子、你也包給我家孩子)。有些團體(例如公司)還會玩抽籤,抽到誰的名字就準備一份聖誕節禮物送給對方,可以署名聖誕小天使XD

禮物很多都用箱子裝著、外層用包裝紙包好,讓收禮物的人享受「拆禮物」的驚喜感。見識過這些傳統習俗後,我比較懂得聖誕禮物要如何準備啦!還收了主人家準備的小禮物,覺得我準備的禮物有些不足,幸好椰奶還蠻受喜愛的。

p.s.據說聖誕節過後的26號有很多商品優惠價,但大多數的超市商店也不會營業。公車聖誕節當天也休息,隔天班表會跟平時不同,這點跟台灣過年時也挺像的。一般是到1/4後才會開始談公事,例如學校,服務業會早一點上工/開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