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

運動傷害與防護

在大學時,為了讓身體健康一點,參加了武術性社團和陪練,認為越多運動能讓身體越健康。在武術鍛鍊中,提升了我對身體的微操能力;在枯燥的跑步中,讓我學會存在當下、感受身體的脈動;我在運動中拾起對自己的能力認知跟信心。

密集的高強度訓練、參加半鐵比賽*,讓家人提醒我小心不要運動過度反而讓身體受傷。當時我只覺得委屈,我這麼認真地為了自己的健康而運動,你為何沒看到我的努力、鼓勵我、支持我,反而只潑我冷水呢?委實是當時沒有運動防護*的概念,認為運動就跟讀書一樣,越認真、越努力越好,並不會帶來什麼不好的後果。

慢慢的,我嘗到了苦果,大量運動後沒有充足的休息,反倒傷身:現在知道過度運動會導致細胞凋亡,是因為粒線體來不及/未能代謝掉大量運動所產生的有氧自由基,所導致的損傷(詳見《更新粒線體,根治慢性病》)。


發現劇烈運動、心情鬱悶時,雙眼的飛蚊症越來越嚴重;我憂心忡忡地告訴教練,教練陪我去看眼科,但醫生說我的眼睛很健康。現在知道是眼睛需要的能量比大腦還高,若無法順利代謝體內自由基時,需要高能量、代謝高自由基的眼睛自然首當其衝受影響。然後看醫生也要多找幾家比對診斷資訊,畢竟每個醫生的專業還是稍有不同。

鍛鍊隔天,腿部經常有痠痛的現象,是乳酸堆積所導致;若運動後確實拉筋、伸展、收操,可幫助肌肉鬆弛,減少隔日「鐵腿*」的狀況。因為腿部常常痠痛,過一段時間又會復原,故我當時對腿部的疼痛並未多加關注,直到這疼痛超過一周還持續,才發現可能受傷了。在跑步練習時,一側髖關節和小腿後側會抽疼,連日常走路太快太久,胯部就會疼痛。退出訓練不跑步了,也找了整骨師調整,希望把身體調回來,但效果也是短暫的。


[受傷原因]

受傷了當然會想找出原因,好避免未來再度受傷。

綜合多家說法,物理治療師說我的核心肌群*不足,導致日常鍛鍊會使用其他肌肉代償*,最後導致腿部受傷。但整骨師/按摩師的說法是腿部疼痛根源於腰部,可能腰椎壓迫到神經,引起下半部疼痛。按摩師幫我按腰部附近的激痛點*時,我真的痛到要打滾。

看來主要問題都出現在腰腹部,我的核心肌力確實不足,但腰部又是如何受傷的?先從當時的運動開始找,柔道的摔、游泳的蝶腳,都有可能影響到腰椎;可能骨盆不正引起的長短腳也有影響。再追溯到更久遠以前,小時候睡塌塌米,硬梆梆的沒鋪墊子,雖然躺起來不舒服我還當成是「臥薪嘗膽」激勵自己,後來才有人說躺太硬的床對脊椎不好,瘦巴巴的我發現確實腰椎不時會疼痛;國中時曾經不小心摔車,大概摔了一層樓高吧,幸好底下都是芒草、還背著書包,沒出現什麼表傷,但關節可能有受影響,當時也不敢跟家人說。

所以可能我的骨盆腰椎早就有問題了,只是過度運動導致的代償作用造成肌肉受傷。


[復健]

剛好遇到很厲害、適合我的瑜珈老師,動作看起來簡單但很有效果,跟著練習三年瑜珈(每周上課1~2次),調整了我的脊椎側彎、駝背。

有了運動傷害後不敢再跑步鍛鍊,怕舊傷復發。超慢跑還蠻適合當復健的,跑起來比較沒壓力、隨時可以喊停,確實收操也能避免運動傷害。

被我用「超慢跑+接地」踩出來的小路


搭配接地,在院子裡赤腳練習超慢跑,只是不知道是自己太拚還是要求太高(再跑多一點),才跑了幾回就出現肌肉疼痛的現象,應該是肌肉纖維產生細微損傷所導致。可能要再緩緩、不可操之過急,先練點核心和腿側肌(股二頭肌),加強自己的弱項。

據說接地可緩解腰部疼痛,但我實測沒那麼明顯,可能赤腳踩土壤的時間不夠長。


[量力而為]

想讓身體健康,運動也是有技巧的!希望大家都能適度運動,不要運動過度反而讓身體受傷。運動員大多都是有運動傷害的,且大多發生在腿部、手部等肢體末梢,並不是練越多越好,要有計畫地循序漸進。

圖源自陳俊旭醫生著作《更新粒線體,根治慢性病》

近年流行把運動依照個人心率分為不同的強度區間,最輕鬆的第一區(zone1)到相當激烈的第五區(zone5),第一區運動就是日常活動,太輕鬆沒什麼效益。第二區訓練強度不是很大,是可以邊運動邊輕鬆說話的程度,讓粒線體充分運作有氧呼吸,又不會啟動無氧呼吸產生乳酸(另一說乳酸鹽有益身體)。如果不能講完每句話,表示運動強度太高了。想要健康長壽,高強度運動和低強度運動的最佳比例是20:80。(陳俊旭。2024。更新粒線體C9運動)

在練習第二區間的運動時,量力而為,不要逼迫自己多練、超出負荷,運動後做好收操,避免運動傷害。有些教練沒有運動防護觀念、一味的鼓勵學員挑戰極限,亦很容易導致受傷。

另一說法是久坐氣血循環不好(現代人常久坐),一小時動個20秒「運動點心」(Exercise Snack),一天約運動3分鐘,可大幅提升身體壽命。若覺得沒時間運動、想讓身體減少機能退化,可以先從這個簡單的動動開始嘗試。

VILPA:史上 CP 值最高的懶人運動法,學起來讓你人生變彩色

跑了一陣子超慢跑和一周的接地,這次經期來順暢很多都沒有血塊,看來對身體還是挺有幫助的。

超慢跑可以下載APP,記錄每日挑戰時間,初學者(平常沒在運動的人)真的一天跑10~15分鐘就夠了,不要操之過急。

接地(赤腳踩土壤)也可以紀錄時間,一天半小時或以上會比較有感覺,我把滑手機的部分時間移到庭院接地。但台灣那麼熱、蚊蟲多,可能找合適的地方比較困難;比起書中說的接地設備,個人覺得直接找草地踩比較快、省錢、不用維護器材。

這次準備的比較充分了才開始再度鍛鍊(了解粒線體影響跟接地減痛法),真的是被運動傷害搞怕了,希望大家鍛鍊之餘也能避免受傷,不要留下暗傷。


[名詞解釋]

*半鐵比賽:半程鐵人三項賽,游泳750公尺、自由車20公里、路跑5公里。

*運動防護:遠離發生運動傷害,包括預防、保護、評估、急救、處理,以及復健等多種面向,重點在於預防發生運動傷害,以及發生運動傷害後,讓身體回到最佳的健康狀態。

*台語「鐵腿」: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(DOMS),指的是一種肌肉酸痛的不適感,通常發生在進行一些新的、強度較高或長時間的運動後,肌肉纖維產生細微損傷所導致。在運動後24~72小時會達到疼痛的高峰,約5~7天左右,疼痛感即會消失。

*核心肌群:凡是能穩定軀幹、負責保護脊椎提供脊椎足夠的支撐力的肌群,都稱之為核心肌群,可提供全身結構性的支撐。

*代償作用:指運動時本應發力的肌群無法有效發力,由其他肌群代替發力的現象。長期依賴代償可能會降低訓練效率,增加某些肌群的過度使用和受傷風險。

*激痛點(Trigger point):筋膜激痛點,又名觸發點、筋膜觸發點,是骨骼肌上特別敏感的區域,並且與肌纖維上肌肉緊繃帶的結節有關。



【相關文章】

如何做好運動防護不受傷?

初學者常見的肌肉代償是什麼?如何才能更有效訓練?

激痛點一按就痛!揪出2大原因 疼痛不再來

身上12個「原始點」,按一按就鬆筋解痛!

想改善胰島素感受性,就採取「點心運動法」吧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