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豐富,詳細解釋了粒線體產能方式與疾病的關聯,也有給出明確的修復粒線體方法:飲食(減少攝取高精緻食物)、運動(第二區間、超慢跑)、作息(睡眠不足會大大帶給粒線體負擔)、毒素(農藥基改重金屬)、地球電磁場共振波(地球舒曼波)、接地、太陽與人造光。作者也是個實驗派,做了不少研究來推測自己的想法觀點,竟也推測出小湛曾說過的移民外星球的難點(不同星球波長不同),令我深感佩服。
以下為書籍摘要筆記,個人感想以▲記號標註。
1.[生產能量ATP的兩種途徑]
了解人類細胞生產能量ATP的途徑有兩種,一種是糖解作用只產生2個ATP(能量)、乳酸,可解燃眉之急。有氧呼吸雖然需要睡眠來代謝、中和有氧自由基,速度較慢但產能可提高到34個ATP(上限),相較之下還是比較有效率的。
睡眠的重要性就在此,睡眠不足、細胞內自由基含量過高,容易攻擊最靠近的粒線體,導致粒線體受損,進而導致各種疾病。地球生物大多需要睡眠,就是因為要完成呼吸作用的反應鏈。
▲如果在地球上真的有不需要睡眠的物種,那會是使用無氧呼吸,每次分解產出2個ATP。所以傳說中的吸血鬼還是需要睡眠,只是沉眠的日子更久,應該有一個構造可以收納自由基,否則無法說明高智力與體力;或是有個構造可以將自由基轉化為某種毒素,累積在血液中,等待長眠時中和。
2.[解偶聯蛋白與棕色脂肪]
吃下去的食物約有30%會透過解偶聯蛋白變成熱量。能量轉換過程中有些能量以熱量的方式「漏」出去,不一定能生產34個ATP(上限值),讓粒線體工作沒那麼辛苦。
棕色脂肪是因為細胞內有滿滿的粒線體、解偶聯蛋白很活躍、很會產熱,嬰兒的棕色脂肪很多,台灣人常常怕小孩冷給小孩穿很多衣服、添厚被子,更容易養出寒性體質。
▲每當覺得冷時,我就詢問身體有沒有「解偶聯劑」。弔念我被養廢的棕色脂肪,我可是34度才開冷氣的極怕冷耐暑體質。
3.[精製澱粉和果糖]
吃精製澱粉(餅乾糕點)、果糖(腸胃只能代謝少量,其他都送到肝臟處理,跟酒精差不多)真的容易餓,忍不住想塞東西到嘴裡,因為果糖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而且還會提高飢餓素 (Ghrelin)的產生,產生更饑餓的惡性循環。
▲我餓了就吃正餐,確實可以減少吃零食的慾望,一旦吃了零食就會忍不住想吃更多。
4.[赤腳接地]
接地可以讓身體電荷與地球持平,減少粒線體維持電位膜的能量消耗。愛爾蘭的房子幾乎每間都附有庭院草皮,每季適時除草,閒暇時會在庭院聊天曬太陽。因為歐洲緯度相對較高,在生存方面比靠近赤道的台灣要嚴苛許多,所以環境配備相對完善(前人生存史)。
▲我練習赤腳在院子接地、超慢跑,看能不能促進睡眠、修復舊傷、減緩疼痛。
想起小時候我就有練習自己在鄉下赤腳走路,還練出了厚厚的角質層,可惜有次踩在雜草堆裡突然竄出一隻蜜蜂叮腳(為什麼要躲在草堆!),嚇得我不敢再赤腳亂跑了。
5.[陽光紅外線]
紅光和紅外線可以幫助傷口癒合(提升粒線體產能並減少活性氧自由基),也可應用在視力眼疾上(這部分更為複雜,有興趣可看書籍)。
▲小時候覺得傷口不貼OK繃反而比較快好,是因為通風乾燥,沒想到曬到陽光也有幫助。
雖然自然醫學被視為非正派,但我覺得很多觀點都很新很有趣,也有實際案例(醫師本人、病人回饋),不妨當作養生參考。內文很豐富~我只擷取自己有相關回憶、經驗的部分重點,讀完感覺對人體更了解了😄
作者也推薦王唯工教授的《氣的樂章》,我大學教授也有推薦,當時我從圖書館借了幾次只翻幾頁完全沒看完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